揮別手搖飲糖陷阱-秋冬最夯養生飲品指南
揮別手搖飲糖陷阱-秋冬最夯養生飲品指南

[健康快捷鍵]
手搖飲盛行營業額創新高
根據經濟部統計,全台手搖飲年營業額從107年首度突破千億大關,直至112年已突破1200億,113年5月底手搖飲店家數也超過2萬家。每週2~3杯手搖飲已經是常態,由此攝取到過多的精緻糖,長此以往容易提高代謝症候群、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與腎臟負擔。
除了含糖手搖飲,不妨可以考慮無糖的植萃茶、花草茶、漢方茶飲或是果乾風味飲品,不但可以補充水分又能攝取更多營養素、植化素,讓飲品兼具保養與美味的雙重享受。

遊刃有餘挑選健康飲品的技巧
市場上的健康飲品五花八門,即飲的、現沖的、粉末沖泡包、茶包等等,成分也是豐富多元。到底如何挑選更是一門養生的學問,把握以下幾點,可以輕鬆選擇健康又美味的飲品。
1. 留意手搖飲含糖量及總熱量
台灣自110年開始,手搖飲店家強制規範標示總糖量與總熱量,並以最高值表示之。在購買現沖飲品時,應以無糖為優先選擇,並留意總熱量,減少或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與精緻糖,才能維持良好的代謝平衡。
2. 市售包裝飲品的無糖陷阱
許多市售包裝飲品標榜「無糖」,但實際上使用人工代糖作為甜味來源。人工甜味劑雖然幾乎無熱量、僅需微量即可產生甜味,但近年研究顯示,人工甜味劑可能潛藏代謝風險。
例如常見的阿斯巴甜,在2023年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列為2B級可能致癌因子。雖然仍需更多證據支持人工甜味劑的負面影響,但盡量避免額外添加物仍是挑選飲品的重要考量之一。
3. 優先選擇成分單純的原始素材飲品
許多人不喜歡喝水,覺得「無味」而難以入口。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天然素材提升飲品風味與層次,例如:
- 菊花茶、枸杞紅棗茶、果乾茶:帶有自然香甜風味;
- 國寶茶、薄荷茶、穀物茶:無咖啡因、風味層次豐富;
這些飲品不但補充礦物質、植化素、膳食纖維,還能兼顧健康,是理想的日常飲品選擇。

1. 黑豆紅棗茶
在中醫角度中,黑豆性質溫和,有助調理,含有花青素(矢車菊素)、鉀離子、蛋白質,不但美容養顏更是促進代謝的好幫手。
搭配紅棗可提升香甜風味並補充多元礦物質、維生素。秋季飲用有助調理體質,建議準備即溶沖泡包,隨時享用,在冬天也能暖暖過。
2. 桂花桂圓茶
桂花性溫味辛,能行氣活血;桂圓味甘性溫,具補血安神、滋補調理功效。兩者搭配是秋入冬的最佳配對。
桂圓的香甜融合桂花的清香,既養生又雅致,秋冬來一杯香氣四溢的溫熱飲品,不僅溫暖身心,也能舒緩心情。
3. 柑橘肉桂茶
柑橘為秋冬當季水果,富含維生素C、礦物質與膳食纖維,風味酸甜清新。加入肉桂可溫陽散寒,搭配紅茶基底,是秋冬養身補氣的絕佳飲品。
※ 各類養生茶飲需依個人體質與生理狀況斟酌飲用,避免過量。
補水與養生同樣重要
隨著天氣轉涼,搭配漢方茶飲或花草飲品是理想選擇,但別忘了水分補充才是人體最基本的保養。
每天攝取約 2000CC 溫開水,有助維持機能與促進代謝。漢方調理也應依個人體質適量補充,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保健效果。